我国在机器人研发、制造等领域有哪些支撑政策?有无创新技术?住建部: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加快建筑机器人研发和应用

我国在机器人研发、制造等领域有哪些支撑政策?有无创新技术?



1、我国在机器人研发、制造等领域有哪些支撑政策?有无创新技术?

有创新技术,支撑政策如下: 1.完善政策扶持体系,在资金、税收、产品销售补贴等方面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加快推进《关于促进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业机器人产业规范条件》等产业政策落实;鼓励金融资本、风险投资及民间资本参与机器人产业,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海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2.推进重大标志产品率先突破,包括工业机器人向中高端迈进,服务机器人向更广领域发展等;大力发展机器人关键0部件,全面提升高精密减速器、高性能机器人专用伺服电机和驱动器、高速高性能控制器、传感器、末端执行器等5大关键0部件的质量稳定性和批量生产能力。 3.强化产业创新能力,包括加强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建立健全机器人创新平台,加强机器人标准体系建设,建立机器人检测认证体系等。 4.着力推进应用示范,包括培育重点领域机器人应用系统集成商及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拓展工业机器人的市场空间,推进服务机器人在医疗康复等领域的应用示范等。 5.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加快培育管理水平先进、创新能力强、效率高、效益好、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打造知名度高、综合竞争力强、产品附加值高的机器人国际知名品牌,带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局面。 6.建立并完善检测认证体系,推进《关于推进机器人检测认证体系建设的意见》落实,建立并完善以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为代表的机器人检验与认证机构,推动建立机器人第3方评价和认证体系,开展机器人整机及关键功能部件的检测与认证工作。 7.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切实推进产学研1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运用职业培训、职业资格制度,通过实际项目锻炼来培育人才;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

住建部: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加快建筑机器人研发和应用



2、住建部: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加快建筑机器人研发和应用

1月2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十45”建筑业发展规划的通知》(简称《发展规划》)。 《发展规划》提出,以建设世界建造强国为目标,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质量安全可控、标准支撑有力、市场主体有活力的现代化建筑业发展体系。 到2035年,建筑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幅提升,建筑工业化全面实现,建筑品质显著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大幅提高,高素质人才队伍全面建立,产业整体优势明显增强,“中国建造”核心竞争力世界领先,迈入智能建造世界强国行列,全面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发展规划》明确,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构建装配式建筑标准化设计和生产体系,推动生产和施工智能化升级,扩大标准化构件和部品部件使用规模,提高装配式建筑综合效益。完善适用不同建筑类型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体系,加大高性能混凝土、高强钢筋和消能减震、预应力技术集成应用。完善钢结构建筑标准体系,推动建立钢结构住宅通用技术体系,健全钢结构建筑工程计价依据,以标准化为主线引导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积极推进装配化装修方式在商品住房项目中的应用,推广管线分离、1体化装修技术,推广集成化模块化建筑部品,促进装配化装修与装配式建筑深度融合。大力推广应用装配式建筑,积极推进高品质钢结构住宅建设,鼓励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优先采用钢结构。培育1批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 同时,加快建筑机器人研发和应用。加强新型传感、智能控制和优化、多机协同、人机协作等建筑机器人核心技术研究,研究编制关键技术标准,形成1批建筑机器人标志性产品。积极推进建筑机器人在生产、施工、维保等环节的典型应用,重点推进与装配式建筑相配套的建筑机器人应用,辅助和替代“危、繁、脏、重”施工作业。推广智能塔吊、智能混凝土泵送设备等智能化工程设备,提高工程建设机械化、智能化水平。 《发展规划》还提到,推广绿色建造方式。持续深化绿色建造试点工作,提炼可复制推广经验。开展绿色建造示范工程创建行动,提升工程建设集约化水平,实现精细化设计和施工。培育绿色建造创新中心,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应用。研究建立绿色建造政策、技术、实施体系,出台绿色建造技术导则和计价依据,构建覆盖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绿色建造标准体系。在政府投资工程和大型公共建筑中全面推行绿色建造。积极推进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减量化,推动建筑废弃物的高效处理与再利用,探索建立研发、设计、建材和部品部件生产、施工、资源回收再利用等1体化协同的绿色建造产业链。

具有创业板军工机器人核电概念的股票有哪些?



3、具有创业板军工机器人核电概念的股票有哪些?

军工机器人概念股有:   产业链上看标的:   

1、全产业链布局的上市公司,看好机器人、新时达(002527)、巨轮股份(002031)。   

2、重点在上游布局核心部件生产的企业,重点关注汇川技术(300124)、上海机电(600835)。   

3、加大机器人本体研发、重点拓展下游应用的公司,关注博实股份(002698)、亚威股份(002559)。   

4、集中于系统集成的国内企业,看好慈星股份(300307)。   工业机器人在汽车、家电行业发展快,服务机器人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值得期待。工信部2015年将重点就机器人产业开展3项工作,1是制定机器人产业“十35”规划,引导行业发展;2是积极争取相关政策,支持机器人研发、应用;3是在重点制造领域推广机器人应用。

最近广东省有哪些政策支持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的发展?或者有哪个地级市有政策奖励医疗器械公司发展?



4、最近广东省有哪些政策支持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的发展?或者有哪个地级市有政策奖励医疗器械公司发展?

建议你看看政府关于科技项目的扶持文件,1般每个地方都有,关于人工智能属于科技产业,科技产业类型范围更大1些,当然不排除其他地方会针对人工智能这个产业发布1些扶持政策。下面这个例子是南京6合区政府对科技型企业的扶持政策,可以参考1下: 6合结合主导产业出台了1系列政策,重点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和孵化企业,包括: 对新型研发机构给予启动建设资金扶持,每年最高支持300万元,最长可达3年; 对新型研发机构每超额孵化1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奖励20万元、10万元; 促进校地融合发展、科技成果项目落地,每年安排1000万元资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组建6合科技创新投资基金,为区内科创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人工智能来袭,不少人惊呼未来有不少职业将会被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所替代。我想说的是,确实,机器和人工智能会替代人的1些简单劳动、重复性劳动和规则性活动,但是,它们也会创造出更多更新的、前所未有的新的职业。人工智能概念的火热促进了不少行业的兴起,比如域名,许多相关的.top域名已经被注册。

具有创业板军工机器人核电概念的股票有哪些?



5、具有创业板军工机器人核电概念的股票有哪些?

军工机器人概念股有:  产业链上看标的:  

1、全产业链布局的上市公司,看好机器人、新时达(002527)、巨轮股份(002031)。  

2、重点在上游布局核心部件生产的企业,重点关注汇川技术(300124)、上海机电(600835)。  

3、加大机器人本体研发、重点拓展下游应用的公司,关注博实股份(002698)、亚威股份(002559)。  

4、集中于系统集成的国内企业,看好慈星股份(300307)。  工业机器人在汽车、家电行业发展快,服务机器人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值得期待。工信部2015年将重点就机器人产业开展3项工作,1是制定机器人产业“十35”规划,引导行业发展;2是积极争取相关政策,支持机器人研发、应用;3是在重点制造领域推广机器人应用。

我们希望成立1家机器人自动化科技产业,政府有什么相关政策支持吗?



6、我们希望成立1家机器人自动化科技产业,政府有什么相关政策支持吗?

相关措施建议

1、进1步规范扶持政策,促进行业良性稳健发展明确机器人关键技术和重点领域,进1步完善政府扶持体系,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助推我国机器人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引导和要求各地省、市财政有针对性的补贴核心0部件的研发机构以及下游的集成应用企业,扶持国产机器人产业发展。规范对机器人产业补贴的政策管理,加强对企业研发投入及获得补助的审核监督工作,对不同规模项目依据研发支出进行分级管理,提高财政补助、融资补助、土地划拨等信息公开程度,防范补贴过度。加快调整机器人相关财税制度,重点支持重大技术装备产业化和应用推广,在1些特定领域通过政府采购方式,从需求侧加大财政资金的支持和引领。积极拓展融资渠道,鼓励金融资本、风险投资及民间资本投资机器人产业,支持符合条件的机器人企业在海内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和并购。

2、加快攻克核心0部件技术,强化产业创新能力加快推进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重点突破产业链中上游的核心0部件关键技术,提升机器人产业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对机器人重点理论和核心技术的投入。围绕市场需求,加强新技术的跟踪与整合,开展机器人系统的可靠性设计和制造工艺研究,进1步加速高精度减速机、控制器、伺服电机等关键0部件的国产化率和研发创新的产业化进程,提高机器人高端产品的质量可靠性,提升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科技资源和研发力量,建立健全机器人创新平台,打造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协同创新载体,积极跟踪机器人未来发展趋势,提早布局仿生技术、智能材料、机器人深度学习、多机协同等前瞻性技术研究。

3、发挥资本杠杆效应,研究建立国家级产业引导基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加快设立国家级产业引导基金,为及时把握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提供资金保障。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积极探索建立机器人产业引导基金,从国家层面加强对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战略引导和统筹规划,合理优化资金配置方向,避免政府操作对市场的直接干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通过市场化手段撬动大量社会资本投向机器人产业,并通过多元化投资,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有效解决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助力机器人产业创新升级。同时,以鼓励金的形式引导地方设立基于本地资源禀赋和政策特点的专项配套基金,促进机器人企业与地方政府、地方园区互动合作,重点支持机器人及其关键0部件产业化和推广应用,共同带动我国机器人产业在正确的道路上实现跨越式发展。

4、加强标准制定和知识产权布局,持续完善机器人检测认证平台围绕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现状,统筹协调各部门资源和力量,加快建立机器人技术标准体系和检测认证平台并加以规范,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深入分析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及标准化需求,尽快制定1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急需标准,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订,促进自主技术成果成为国际标准,为我国企业在机器人国际竞争中创造有利条件。积极推进机器人专利布局,支持优势单位积极申请国际专利,加强机器人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依据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情况不断扩充建立以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为代表的机器人检测认证平台,争取覆盖国内机器人主要的生产区域和使用区域,从而进1步实施机器人的产品认证制度,为机器人企业提供检测和认证等质量保障服务,有效提升国内自主品牌机器人产品质量和整体认证服务水平,为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5、促进国际交流合作,打造开放式资源整合平台充分运用行业协会、学会、产业联盟等第3方机构的组织协调作用,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技术、标准、产品、人才、资本等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搭建机器人领域开放式、国际化资源整合及项目组织实施平台,积极推动我国机器人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围绕机器人研究和应用重点领域,引导国内企业与包括“4大家族”在内的国际优秀机器人企业及研究机构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学术交流、标准研究等方面开展密切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创新资源带动自主品牌机器人的发展,支持国内企业参与全球机器人市场竞争,推动我国自主技术和标准走出去,提升我国机器人行业整体水平。引导国内企业拓展“1带1路”海外市场,鼓励自主机器人品牌发展壮大。

6、着力推进机器人产业应用示范,积极培育龙头企业积极推进机器人在传统制造业领域和新兴产业的应用示范,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自主品牌机器人的市场占有率。围绕智能工厂、智能家居和智慧城市等领域,开展细分行业的应用示范工程,打造重点领域机器人应用系统集成商及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构建机器人新型商业模式。从国家层面上加大对龙头企业的引导、扶持和服务工作力度,大力培育1批具有1定品牌影响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国字号”龙头企业,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培养1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形成大中小企业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产业组织体系,推动机器人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增强产业竞争合力,推进我国机器人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7、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机器人教育培训力度加速实施机器人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探索新型人才教育培训机制,建立机器人行业亟需的多层次、多类型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切实推进产学研1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支持科研院所依托国家重大专项、示范工程和重点企业联合培养从研发、生产、维护到系统集成的多层次应用型人才。大力推进机器人职业岗位工程师培养项目,建立培养标准体系,运用职业培训及职业资格制度加深与汽车、电子、化工、消防等相关行业合作,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良好对接。鼓励领军企业围绕机器人产业应用与市场需求,采取课题研究、客座教授、咨询顾问、技术指导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柔性引进海外技术专家,进1步拓宽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渠道,吸引诸多海外高层次人才短期回国开展合作研究、学术交流、考察、讲学等活动,不断壮大我国机器人领域的专家队伍。

相似内容
更多>